【覃姓的来源及名人】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覃姓的来源及名人。覃姓,是百家姓中一姓,读音多音字:(qín),(xún),(tán)音,作姓氏使用时,一般读作(qín)。姓源出有四。覃姓相对集中分布于长江中游以南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境内,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散居地区。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

覃姓的来源

一、覃姓的来源

1、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温县周围,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覃怀底绩是这块方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郭沫若和陈梦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些历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怀地区的形貌。覃怀地区,西与北是太岳山脉,南与东是万里黄河。在今邢台、安阳一带为“西”处,在今焦作、沁阳一带为“曰”处,在今温县北平皋为“十”的下底处。北平皋四面环水,中为突起高地,黄河过此后,开始东北去,故称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改为覃(Tán 音谭)姓,称为覃氏。

2、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复姓皇覃氏所简改。据《姓氏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Qín 音秦)。相传覃元先(南梁南海人,即今广东省南海人,相传是皇覃氏之后人)义勇隶属。

3、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 音谭)。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根据《万姓统谱》、《谭氏家谱序》等文献记载,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周朝初年大封先圣之后时,把他们封于谭国,爵位为子爵,后为齐国的附庸国,到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诸侯,就于周庄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将谭国吞并了,当时谭国的主人谭子奔到莒国去避难,失去祖国的谭国公族后裔就“以国为氏” 而姓了谭(见《谭氏家谱序》)。覃姓为谭姓避祸去言字为覃姓(见《万姓统谱》)。故谭与覃应为一家。

4、出自曋姓,为巴人曋氏所改,覃(qin 音秦)姓为土家族最大姓氏之一。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区腹地长阳、招徕河最为集中,据《覃姓族谱》称:招徕河是覃姓圣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学者考证,“覃氏源于曋姓”,这证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徕河流域。

二、覃姓的迁徙传播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伯益带领覃怀人随禹到浚县安营扎寨,治理黄河,后又跟随禹到各地治水。距大任山10公里的屯子乡席营村,还聚居着800多人的覃氏后裔。大任山明代古碑上,还刻着覃氏先祖“席营村覃滚”的名字。接着大禹带领大家继续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兖州(今山东省境内),再到徐州(今江苏省境内),到安徽涂山,经过疏导,引黄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后到达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并在会稽去世。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怀人在内的民众辗转从北到南,到达会稽。为了纪念祖先伯益,覃怀人把会稽作为覃氏的堂号。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中也有一些覃氏居民。海外覃氏主要是从广西、广东地区出境的。他们迁居海外的原因很多,其主要者或为贫困所迫,或逃避政治迫害,民族压迫,或因不愿称臣于新朝,或遭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拐骗掳掠等。这些华侨漂洋过海留居海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大量出走并留居海外的则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广西华侨人口仅次于广东、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广西又是覃氏聚居最多的省区,据所掌握的资料,海外覃氏,以祖籍为广西者居多。以容县为例,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59万,其中覃氏3万,占5%强。1979年出版的台湾《广西文献》第3期说,马来西亚有广西籍华侨华人50万,其中容县籍20万,在容县籍华侨中,覃氏约5000人

三、覃姓的人口分布

覃氏人口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创业,主要人口聚集地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湘西地区,清代初年汉化出现覃姓后,覃姓人口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不断与其他姓氏融合,分布到五湖四海。根据各省、市、县地方志有关资料及各地覃氏家谱记载,覃姓定居地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福建、海南、江西、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台湾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汉、壮、土家、布依、毛南、仫佬、仡佬、苗、瑶、侗、傣、水、京等13个民族。定居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缅甸、英、美、法、德、荷兰、瑞士、新西兰、加拿大、巴西、哥斯达黎加等21个国家。关于覃氏人口,难以进行精确统计。根据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覃氏通书》记载,全国约有人口900万。根据1997年征集到的资料统计,覃氏人口有900多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万分之五的随机抽样资料和台湾省1969年的资料综合,覃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 全国人口为 103189万人,其中汉族93670.38万人,按上述比例,壮族人口有560多万。按人口增长率计算,到2000年覃姓人口可达 900万以上。覃姓相对集中分布于长江中游以南及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境内,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散居地区。

四、覃姓的名人

覃元先:南朝梁代东宁州刺史。

覃 季:唐朝太子校书。

覃庆元:宋朝景德进士、御史中丞。

覃光佃:宋朝监察御史。

覃 昌:宋朝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退休后闭门讲学,教人读经书,著有文集。

覃 吉:明朝宪宗太子太傅。

覃庆元:明朝嘉靖进士、陕西兵备。

覃修纲:清朝甘肃西宁镇总兵。

覃贵福 :太平天国武状元、将军。

覃 振: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先驱,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

覃应机:当代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区主席。

覃绍殷:广西自治区马山县人,壮族。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桂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画院院长。

覃子豪:现代诗人、诗歌评论家。学名覃基,四川广汉人。1932年到北平就读于中法大学。1935年东渡日本入东京中央大学,两年后回国,曾在浙江永嘉县县政府、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任职,在浙江、福建编辑或主编过报纸副刊。

覃炳荣:男,1932年4月生,广西贵港人。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政协原贵港市第三、第四届委员,中学教师兼任中医师。

覃春华:男,1928年10月生,广西北流县人。1954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林学系本科,1954年5月分配到中央林业部综合队工作。1961年底调回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已连续专门从事林业调查设计工作35年以上,林业高级工程师。

覃国忠:男,1944年10月生。主管药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广州军区二十分部药训班。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主管药师,系中国药理协会广西分会会员、楚天书法研究院院士、桂林智能功协会理事、中国伏牛画院名誉院长等。

覃守胜:男,1965年3月生,湖北省五峰县人,土家族。艺名小草。现为山魂根艺盆景社负责人,中国根艺美术师,湖北省盆景协会理事,三峡根艺奇石收藏家。有多篇论文入书或发表。

覃 昌: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覃光佃的儿子,庆历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退休后闭门讲学,教人读经书,著有文集。

覃元先:字流钦,名无克,南梁广东南海人,原籍陕西善骑射,亦精通文墨。齐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卫乡里,据有番禹。

覃光佃: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博学能文,宋仁宗时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势,京师呼为真御史。外筹军政,内肃朝仪,咸倚重焉。曾与狄青并封为将军,以音乞归赐诏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致仕。(无法证实)

覃庆元:覃光佃之父亲,北宋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景德进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1006-1010年)被封为御史中丞。为人稳健,遇事敢于发表意见,举朝服其公正。

覃 达:明代湖南石门人,曾任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万户官,洪武年间(1368-1398年)被征调到四川征剿,奋勇杀敌立功。丧于四川省大溪坪。(无法证实)

覃 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岁,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这个称呼,原来是太子称呼老太监的,通用于老年夫妻之间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9岁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宫中服侍多年的太监覃吉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习。几年间,覃吉对太子口授“四书”,还常常叙说民间情况,连历史上宦官专权祸国的往事也不避讳。(无法证实,因覃姓使用在清代末年,所以这些凡是超过这个时期的,都是一种说法,数据)

覃应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云阳县人,嘉靖进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属及群众,平息匪乱,整肃地方治安,政绩突出,升任四川副使。(同上,无法证实)

覃 振: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县人,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参加护法运动。蒋介石隐退时,以主执委代行总统职权数月。系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好友,与毛泽东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终年63岁。葬岳麓山,墓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覃健(1911-1959):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19师56团代排长,红三军团政治部政卫连排长,红一方面军政卫队警卫营连长、营长,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覃国翰(1912-1996):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19师55团连司务长,湘赣独立师第1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红17师第49团通信主任,红6军团第18师53团营长、团参谋长,第16师47团团长,第17师参谋长,第18师52团团长。参加了长征。

覃士冕(1914-1981):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红3军团第5师13团特派员,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第4师12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覃应机:覃应机(1915-1992)广西东兰人。1929年春参加革命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覃事湘:男,1933年10月生,湖南省石门县人,土家族。石门县经济委员会经委副主任,会计师。1982年4月晋升会计师,1950年毕业于湖南九澧中学,1950年9月参加工作后,曾任石门县粮食局、磨市区粮站主管会计、县易市联合工厂、化工三厂、县印刷厂会计主管、县工业局计财股长、县经委财务科长,县经委副主任,县财政会计学会副会长,常德市财政会计学会理事,县会计职称评委会评委等职。

覃瑞祥:1952年7月生,广西北流市人。曾任中共来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广西九届、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广西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中共广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1月26日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覃嗣玲:女,1955年10月生,广西南宁人。中共党员。政工师。1985年毕业于广西电视大学。现任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南湖分局副局长。1994年辖区共发生刑事案件破案率为92.3%;治安案件查破率为89.7%。

覃启舟:男,1976年2月生,广东阳江人。致公党员。1995年以阳江地区的高考文科状元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与胞弟覃启浩创办“蜥蜴团队”公司,“美丽岛”眼镜等多家著名企业。现已移民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