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姓的来源及名人】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有关卢姓的起源以及卢姓的名人等内容,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了解吧。

卢姓的来源及名人

一、卢姓来源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 ①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②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当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当卢令丞,为专职掌管酿酒、煮酒的官吏,隶属于少府管辖)。当卢令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当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6、源于改姓而来: ①复姓改单姓卢氏。齐桓公后裔有以封地为卢蒲氏、葛卢氏,后改成单字的卢氏。北魏时期,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②帝王赐姓为氏。隋炀帝杨广赐予河间人章仇太翼为单字卢氏;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觉改为卢氏;祖籍三原(今陕西三原)闾氏族人闾云保,被唐高宗李治赐准改姓为卢氏。

③少数民族改姓卢姓。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族有姓“莫芦”的,改为姓“芦”,后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源于西南夷,出自明朝时期西南从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从族,为古百越民族一支,在明朝时期有取汉姓为卢氏者。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卢如火氏,改汉姓为卢。 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泰楚噜氏和喜瞻氏,在明清时期,有改为卢姓的。

二、卢姓的迁徙传播

秦朝时期,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朝末年,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氏又称范阳卢氏,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与此同时,有卢氏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以东汉王卢芳为始祖。而传自齐桓公的那支复姓卢蒲,改卢氏后亦在涿郡繁衍。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卢氏大举南迁,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于江浙一带;又有一支卢氏北上辽沈,后发展成为辽西卢氏大族,此支卢氏,为后魏太保,录尚书事卢鲁元(昌黎徒河之族所在,今辽宁锦州)。

唐朝时期卢氏称盛于黄河流域,唐宪宗时有卢氏入闽粤。据《始兴范阳卢氏五修族谱》记载,迁居南京的范阳后裔卢富,率子孙迁江右虔化县(今江西宁都),曾孙卢光稠平黄巢起义有功而封开国侯,其次子的八世孙迁居福建蒲田、考满。其支派有十七郎迁居广东东莞,而在此以前,有奇女子卢眉娘已名闻粤乡,据文献记载,她是广东南海人。可见在唐朝时期,卢氏在北方已称盛于黄河流域,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名。南迁则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广东一带。

元、明、清之际,卢氏已遍及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卢氏族人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得姓较早,加之源于山东,后又沿着黄河在河北、河南繁衍发展,现如今卢氏已遍布全国,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多此姓,这三省区的卢氏约占全国汉族卢氏人口的48%。

三、卢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卢姓约有26万人,约占宋朝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苏,五省卢姓也约占总人口的44%。山东为卢姓人口第一大省,居住了总人口的22%。卢姓形成鲁豫冀、浙闽两大块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卢姓约有51万人,约占明朝人口的0.55%,排在第四十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福建、广东、山东、湖北、山西,五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37%。浙江卢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9%,为卢姓第一大省。卢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形成了浙赣苏、闽粤两大块人口聚集中心,卢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12]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卢姓人口分布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48%以上,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24%一0.56%之间,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中国大陆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四、卢姓名人

卢植:(公元?~192年),字子干;涿郡人(今河北涿县)。著名东汉官吏、学者。少年时拜经学家马融为师,被朝廷誉为“才兼文武”。灵帝时征为博士,后任九江太守,征拜议郎,与蔡邕等在东观补续《汉纪》。 后率军镇压黄巾起事,官至尚书。通古今学,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卢植以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为历代所敬重。曹操征柳城经涿县,曾命守令,遣丞掾修缮卢墓,并岁时祭扫。后从祀于孔子庙庭之中。卢植后人,历代不衰,至今仍繁衍于海内外。 卢循:(公元?~441年待考),范阳涿县人(今河北涿州)。著名东晋末期农民起义领袖。

卢辩:(生卒年待考),字景宣;范阳涿郡人(今河北涿州)。著名南北朝时北周大臣。

卢群:(生卒年待考),字载初;范阳人(今北京)。著名唐朝大臣。兵部郎中,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卢群为范阳名门望族之一。

卢纶:(公元738~799年,一说798),字允言,河中蒲县人(今山西永济)。著名唐朝诗人。卢纶是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和张仆射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历十才子中,他虽一生不得意,但死得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

卢镗:(公元1505~1577年),字声远,汝阳人。著名明朝将领、抗倭英雄。

卢挚:(公元?~1314年,待考),字处道,又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人(今河北涿州)。著名元朝文学家。 卢仝:(公元795~835年),号玉川子,集源人(今河南集源)。著名唐朝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一曲《茶歌》,自唐代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代,传唱千年不衰,至今茶家诗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及。

卢鸿:(生卒年待考),字颢然;洛阳人(今河南洛阳,一说范阳涿县人即今河北涿州)。著名唐朝画家。博学,嵩山隐士,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卢照邻:(公元636~69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今北京)。著名唐朝诗人。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四杰”(初唐四杰)。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七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两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俦,字世美,原范阳人,为五代南唐李氏时正议大夫制诰兵部尚侍郎封尚书赠太子太保。他戍守武宁县境修河南岸,练兵之暇,兴修水利,广栽树林,福荫后人。遗有太保堰、磨源垅、将鼓岭、千年古樟,供人凭吊。因石境原属武宁地域,吴楚交界,军事要地,故也在卢俦戍守的范围之内。南唐亡,遂家于武宁,今武宁卢氏悉俦后裔。殁后,遂葬于石境哨前。他在墓在哨前村以东约300米处,墓地为长方形,是一块前氏后高的坡地,坟茔如磨,故当地人也叫“磨子坟”。墓表在“文革”中被毁,墓室保存完好。该墓被列县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俦公二十三世孙宏万由西卢新居迁升仁乡十都卢塘坳。

卢祖皋:(生卒年待考),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浙江永嘉人。著名宋朝诗人。

卢象升:(公元1600~1639年待考),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江苏宜兴人。著名明朝抗清名将。

卢坤:(公元1772~1835年),字静之,号厚山,卢植嫡裔;范阳涿县人(今河北涿州)。著名清朝政治家。

卢思道:(公元535~586年),字子行,范阳人(今河北涿州)。著名隋朝大臣、文学家。

卢文绍:(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吕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种,纠正错误多处。著有《群书拾补》。

卢贤拔:(生卒年待考),著名太平天国将领。曾被太平天国封为丞相、镇国侯。太平天国早期文献、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创。

卢戆章:(生卒年待考),原名担,字雪樵,感化里古屿保古庄村人。著名清朝学者。

卢永祥:(公元?~1933年),原名卢振河,字子嘉,济阳人。著名民国初期皖系军阀。

卢嘉锡:(公元1915~2001年),祖籍福建永定,原籍台湾台南,出生于福建厦门。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胜:(公元1911~1997年),广东乐会人(今海南琼海)。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