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的来源及名人】

本文主要介绍郭姓起源以及郭姓名人的相关内容。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肇姓始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郭姓的来源及名人

一、郭姓的来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郭姓迁徙传播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苏省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

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三、郭姓人口分布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时间里,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empirenews.page--]1[/!--empirenews.page--]

郭姓起源及名人1

四、郭姓名人

郭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

郭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革除旧习的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生于公元904年,公元951年称帝,至954年病逝,在位四年,年号:广顺、显德。太祖,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郭简曾任刺史,在战乱中被杀,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郭威从小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18岁时,应募做军卒,仗着一身勇力,加上学了一些兵法,一步一步爬了上去。郭威即位称帝时,年近五十岁,三十年的军旅生活,给他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常以前代的兴衰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

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在五代确是一位较好的皇帝。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郭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中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权威。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郭松龄(1883~1925):辽宁省沈阳人,奉军著名将领,张学良的良师益友。

郭继枚(1893-1911),广 东省增城县福和都(今福和镇)官塘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务边埠。先后在务边埠小学和怡保保育才学堂就读,成绩优良。自幼学习英文,早年人填罗育才学堂,中英文字,均明大略。稍长返回故里,倾心革命,立志反清。成人之后,适值推翻清朝统治的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并波及南洋。1910年夏复游南洋,郭继枚在务边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说,受革命思想熏陶,又曾回国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对祖国和乡亲寄予深切的同情。1910年夏天,在务边埠加入同盟会,积极活动,支援革命。1911年初回增城。1911年初,父亲让他与邱氏完婚,想籍儿女之情转移其革命之心。此时正值同盟会密谋在广州起义,郭继枚毅然告别结婚仅三天的妻子,回国参加起义。临行时对妻子说:“我还未实现自己的志向,怎能受家庭拖累呢?”又说:“我耽误你了,这次远行成败难测,你不必记挂我,倘有不测,请你为我在父亲面前尽孝!” 2月27日,与余东雄至广州。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为攻打总督署的先锋队(决死队)队员,奉黄兴之命随何克夫炸两广督署,冒险争先,丝毫不畏惧,在双门底(今广州市北京路)只身炸毙8名清军,为直捣总督署开辟前进道路。事败后与何克夫退至大南门内,弹药尽绝,撤退时,在南大门三兜村(今北京路附近)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8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上,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纪念烈士,后在增城市(今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命名了一条继枚路,在其乡修建一间继枚小学。

郭汝瑰,军事家,早年加入共产党,抗战时期,参加凇沪及武汉战役、长沙第三次会战,立有战功。解放战争期间受党指派在蒋介石身边工作,为中共中央提供国民党军队的重要情报。1949年率领国民党72军在四川宜宾起义。解放后担任多项领导职务。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人文大师,自称是“野生动物”。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代表作《中国人史纲》。

郭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乡人呼为“郭阁老”,明代安阳人。 郭朴一贯秉公办事,惟才是举,知人善任。虽然手握重权,却从不滥用,虽然深受皇上宠爱,他从不恃宠专横。所以,明史称郭朴“为人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郭启儒,相声演员。北京人,满族。1900年出生,1969年逝世,是相声第五代传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郭子化(1896-1975),又名葛法元、葛幼如、李念三、郭省三,安徽省泗县人。早年就读于省立徐州第七师范学校。1919年参与领导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学生爱国运动,被推选为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曾领导组织宣传队和抵制日货小分队,到各商店、火车站查禁日货。后成立徐州地区八县学生联合会,被选为副会长。1920年夏参与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1921年1月组织成立进步学生团体赤潮社,创办《亦潮》旬刊。是徐州地区著名的学生领袖。1924年春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6年北伐军打到武汉时,受中共组织的派遣,参与国民党江苏省党政训练班的筹办工作。从而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接触了不少国民党党员,和徐州地区不少上层人士都有交往。在中国共产党正确路线的感召下,使他们走上了抗日之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从事教育,秘密进行地下工作。1928年起先后任中共泗县县委组织部长兼马厂区委书记。1930年8月领导发动泗县农民暴动,失败后转至沛县任教。1931年1月任中共永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兼中共薛湖区委书记。1932年10月底受中共徐州特委派遣,以行医为名到枣庄,在老街西门外鸡市租了两间草棚开起药铺,后发展成“同春堂”药店。此后以行医为掩护,肩负起重建枣庄党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1933年春成立了中共枣庄矿区工委,任书记。1935年2月成立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任书记,在同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情况下,独立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发展抗日救亡活动。5月去沛县帮助建立县委,组织发动两万余群众的围城斗争,领导发动徐州贾旺煤矿5000工人罢工27天。1936年冬任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1937年5-6月奉命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向中共中央汇报苏鲁边区党的工作情况,任中共苏鲁边区特委书记。7月初由延安返回鲁南,随后出席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任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长,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在四省边界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3月领导发动鲁南沛县、滕县、峄县武装起义,成立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同年夏率义勇队到费县抱犊崮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游击地。同年秋同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机关会合,任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1939年10月被选为出席中共“七大”代表,步行赴延安,先后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参加党的“七大”后,于10月回山东,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华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山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编制委员会主任等职。1948年9月任济南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1949年2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部长。参与领导山东各解放区恢复发展生产,支持华东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山东省政府副主席、代理主席,1954年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2月后历任国务院卫生部部长助理,196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975年12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号尚武,化名吴诚、丁汝常等。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还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1914年留学日本长达10年,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运动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并创立了 “五·四”新文学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7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战争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同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秘书长,军衔为少将。攻下武昌后,升为政治部副主任,军衔晋升为中将。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随起义部队南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2月因受蒋介石通缉,避难旅居日本又近10年,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1937年7月27日,结束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回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写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等,以古喻今,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发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时继续进行历史研究,写出了研究古代思想的《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两部著作。解放战争时期,仍用手中之笔坚守宣传阵地,与我党里应外合,又写出了《历史人物》等论著,来作为对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许许多多的行政职务,但一直没有变动过的一个职务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949年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长达29年,直至逝世)、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第二、三届)、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从事着繁重的国务活动、文化科学活动、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国际和平活动、对外友好与交流事业。同时还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历史剧和历史、考古著作。1978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周总理曾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著述收入《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郭伯雄(1942.7-——),陕西省礼泉县人。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6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至1961年,陕西兴平县408军工厂工人。入伍后,1961年9月至1964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8连战士、副班长、班长。1964年至1965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8连排长。1965年至1966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1966年至1970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1970年至1971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1971年至1981年陆军第19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处长。1981年至1982年陆军第19军55师参谋长。1982年至1983年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其中: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83年至1985年陆军第19军参谋长。1985年至1990年兰州军区副参谋长。1990年至1993年陆军第47集团军军长。1993年至1997年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7年至199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1999年至2002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常务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中将军衔,1999年晋升上将军衔。

郭涛(1927-——),河北省魏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魏县青年救国会儿童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连政治指导员,中原野战军营副政治教导员,第二野战军营政治教导员、师炮兵室主任。参加了进军大别山、襄樊、淮海、渡江、西南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师炮兵指挥部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军炮兵参谋长,副师长,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解放军某军区副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郭辅周(1931-1995),河北省任丘市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六纵队连部文书、营部书记。参加了清风店、保北、桃园、石家庄、元氏、盂西、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金城阻击战和隐山防御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副参谋长兼作训股股长,军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处长,军区作战部部长,某军参谋长、副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等职。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加强部队建设上,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生活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刻苦,工作勤奋,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战士的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5年1月12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64岁。

郭庆富(1930-2002.11.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47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参谋、助理员、教员、副团长、处长,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1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郭铁男(1952.12-——),黑龙江省富锦县人。武警少将警衔。历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兼武警黑龙江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武警学院副院长、政治委员,公安部消防局局长等职。

郭新楼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院长,少将军衔。1937年生,河南内乡县人。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铁道兵部队任战士、班长、统计员、铁道兵预备学校学员。1959年入重庆通信兵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调总参第二通信总站工作,曾任教导员,1978年调总参通信训练局先后任参谋、副局长、局长。1991年调总参通信指挥学院,历任训练部长、副院长、院长等职。

 郭兰英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982年告别舞台,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创办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首届金唱片奖。她演唱的代表性曲目有《妇女自由歌》、《王大妈要和平》、《翻身道情》、《南泥湾》、《绣金匾》以及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歌剧《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

郭金龙 1947年7月生,江苏南京人。1969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京市市长。是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郭声琨 男汉族,1954年10月生,江西兴国人,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科技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7年11月- 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是中共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郭庚茂 男汉族,1950年12月生,河北冀州人,1972年3月入党,1975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部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2008.04- 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河南省副省长、代省长。中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郭永祥 男汉族,1949年2月生,山东临邑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2007.5.17-2008.01.26 四川省政府副省长。2008.01.27 四川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02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